首页 » 论文下载  >>  医药论文  >>  医学论文 » 正文
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的居家观察健康教育
所属分类:医学论文  日期:2018-08-08  浏览:


浙江省文成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张瑞芳

摘要: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居家护理的可行性、重要性;方法  通过来院就诊和咨询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结论  消除了人群的恐慌心理,减轻了经济负担,在今后防控传染病流行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  轻症患者  居家护理  健康教育

 

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年龄分布以青少年为主,婴幼儿及老人少见,性别间无差别。临床通常表现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鼻塞、流涕、咽痛、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咳嗽。根据2009年7月13日卫生部办公厅发布的《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管理方案(试行版)》中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仅有一般性流感症状,无下呼吸道感染,无其他并发症,非流感高危人群以门诊治疗和家庭护理为主。针对如何提高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知能力和居家护理能力,我们采用健康教育模式,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防治方法,消除患者心中的恐慌,让其了解到居家隔离护理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并通过学习消毒隔离、预防措施、对症治疗等居家护理知识,对控制疾病的传播起到关键性作用[1]。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96例,男46例, 女50例;年龄6-76岁,其中6-16岁26例,17-30岁70例,30-76岁2例;表现:发热85例,头痛伴鼻塞,流涕6例,咳嗽5例。

2、方法:在发热门诊成立甲型H1N1流感咨询台 ,初步凭估对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认识。运用资深专家现场答疑、散发赠阅健康教育手册、口头讲解病情自我观察及消毒隔离的方法、电话联系、网络宣传等教会他们家庭护理的方法。

3、结果: 96例患者全部治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仅1例出现家属传染,均经居家治疗后痊愈。

健康教育内容:

1、消毒隔离:①发热和急性呼吸道症状患者应戴口罩;②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③居室每天开窗通风,地面清洁、干燥,被褥日光下暴晒;④测体温后,体温计浸泡于75%乙醇15分钟;⑤经常洗手,并采用正确的洗手方法。

2、对健康人群的预防措施:①要照顾有流感样症状的人时戴口罩;②避免触到你的眼、鼻、口,因为这些多是病毒进入身体的可能入口;③用肥皂或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20~30秒;④少去人群拥挤的地方;⑤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多锻炼,多饮水,多吃营养丰富的食品、足够的睡眠;⑥保持心态平静,避免恐慌的心理,减少压力;⑦接种疫苗:3岁以上的人群。

3、对有流感样症状的患者的预防措施:①症状发作7天内或症状消退后48小时内呆在家里;②咳嗽或喷嚏时用卫生纸掩住口鼻,用后立即处理;③经常洗手,特别是接触你的眼、鼻、口之后或咳嗽、喷嚏时接触你的呼吸道分泌物后;④当你和别人密切接触时带上口罩,以控制住你的呼吸道分泌物[2]

4、对症治疗:①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体温<38.5℃,给予物理降温,体温≥38.5℃,可给予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咳嗽频繁者给予橘红痰咳煎膏或中药治疗;②抗病毒治疗:奥司他韦:成人用量为75mg b.i.d.,疗程5天。1岁及以上年龄的儿童根据体重给药,体重不足15㎏者给予30mg b.i.d.,体重不足15~23㎏者给予45mg b.i.d.,体重不足23~40㎏者给予60mg b.i.d.,体重大于40㎏者给予75mg b.i.d.。对于吞咽胶囊有困难的儿童,可选用奥司他韦混悬液。扎那米韦:用于成人及7岁以上儿童,成人用量为10mg 吸入b.i.d.,疗程5天,7岁以上儿童用法同成人。还可用金刚烷胺、达菲、疏风解毒胶囊等;③抗细菌药物治疗[3]

结论

1、通过医院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通过医务人员熟练的语言、耐心的讲解,消除了患者及家属的恐慌心理,认识到居家治疗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2、通过居家治疗,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使其更好的为危重患者服务;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适合我国国情需要。

3、居家护理使家属更好地在生活上给予照顾,提高了生活质量,使患者减轻了心理压力、经济负担,促进健康。

4、通过健康教育,加强了家庭预防工作,对疾病的传播起到防范和控制。

参考文献:

华美远,盛家香,手足口病的家庭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7(上旬版)∶23-24

1、娄海容,甲流(H1N1)的病原、诊断、治疗和预防,现代医院,2009,9∶6-9。

王明杰,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中华中西医药杂志,2009,11∶92-93。

 

 

 

 


 



上一篇:口服霍乱菌苗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昆仑雪菊中氨基酸的含量分析*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互联网信息服务资格/中国期刊数据库/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Copyright © 中国期刊数据库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