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成果
课题成果

课题成果

我们的家庭教育怎么了? ——从缺失中找寻发展
发布时间:2024-08-23 14:19
【摘 要】  在素质教育越来越深入人心,教育的问题不仅仅是在学校内完成,现代教育的范围已经扩展到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家庭教育也随之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但现在我们面临家庭教育观念畸形甚至缺失成为我们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影响进行了阐述,希望可以唤起更多对家庭教育的关注。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意识缺失  理念畸形  以身作则
 
随着生产日期的临近,欣喜之余越来越担心自己能不能做一个称职的好妈妈?相信很多女性跟我一样,从知道自己怀孕那一刻开始就开始购买和阅读大量的书籍,怀孕的、育儿的、营养的等等,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只要在自己眼睛够得到的地方都尽量收纳过来,生怕自己遗漏了哪一点,不能给宝宝足够的知识和能量。
然而,百密一疏,也许有一方面是大部分准妈妈、准爸爸甚至是已为人父人母的家长所忽略甚至遗漏的,那就是-------家庭教育。也许有人会说,刚生下来的婴儿,什么也不懂,有必要吗?其实,家庭教育从孩子出生那一刻便开始,也许更早,例如在胎儿时期,母亲的情绪会影响到胎儿的情绪,我想这也应该属于家庭教育的范畴吧。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出生到7岁是人生的重要时期,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等都要在这个时期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么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形成了。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想想我们自己,不管接受过多么高等的教育,身处怎样的环境,从我们的身上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这应该就是家庭教育对我们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家庭作为孩子生命的源头、生长的土壤,在孩子性格养成、人格养成、习惯养成等等方面起着不容置疑的、他人或是其他机构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
但是,作为一线教师,我看到的情况却并不乐观,越来越多问题孩子的出现,孩子身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家庭教育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我们这样一个素来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度里,古有《颜之推家训》,现有《家庭教育》,出现这样的问题,不禁想问,我们的家庭教育怎么了?
也许是因为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重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重经济而忽略其他了。在当今的社会中,似乎没有什么机构来组织学习家庭教育了。即使是我们的大学,我们这些师范生,也从未接触过家庭教育理论。每个人都会结婚生子,每个人都肩负着养育孩子的重担,为什么没有人来教我们呢?其实,在国外很多国家,结婚之前是要学习家庭教育的,拿到了结业证方可登记结婚。这不仅是对年轻人及其家庭负责,同样也是对社会负责。虽然,现在很多学校也开办了家长学校,但是效果如何只有自己知道了。
当然,造成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大致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大家品鉴。
  • 家庭教育意识的缺失
很多家长认为,父母不需要专门学习怎么教育孩子,并且认为,我们的父母、父母的父母都有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我们这不也成材了,也不错啊。然而,他们错了,按照老一辈人的教育方式,有时可能是无效的教育,甚至适得其反。因为时代的迅速发展,我们所处的环境大大的不同了。举例来说,独生子女的教育,老一辈人没有任何的经验;就像00后,这群在电视机和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我们的老一辈更是没有现成的教育经验,甚至他们根本就不了解和理解这群孩子的想法。
在和部分家长的交谈中发现,很多家长认为:我们的任务就是把孩子养好,管他们吃好、喝好、不生病就行了,至于教育那是你们学校的事情、老师的事情。然而,教育是整个社会的事情,家庭、学校、社会都承担着各自的责任。课程学习指导的任务大部分都应当有学校来承担和完成。当然,学校也只能一般性的承担这个任务。
在当今的社会,要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全面发展,并结合具体实际提高自身的素质,却取决于家庭的作用。比如,我校某班有一男孩,父母离异,孩子跟着爸爸。孩子性格比较怪异,做事情比较极端,上课时经常在校园里乱跑。而爸爸没有固定的工作,也没有固定的住房,对孩子向来是不管不问。班主任家访,家里根本就进不去人,在与孩子爸爸讨论孩子的问题的过程中,爸爸的态度也很令人诧异“就当小狗小猫养着就行了”。
我们说这个孩子是可怜的,不光是没有家庭教育,就连家庭的温暖他也感受不到。当然,这只是极个别的例子,不过它也确确实实的反映出部分家长的心态,我们只管养,育就不是我们的事情了。当然,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教育。比如,孩子一岁左右就开始上各种早教班,开发智力,启迪智慧。然而,家长却忽视了自己的学习,你学习了有关教育子女的知识吗?也许有人会问,这还需要学习吗?
就像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教授说过,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理论学习和准备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你躺在手术台上,在麻醉师把你麻醉前,外科医生走了进来,说“我对于手术没有什么理论,只能凭着老师交给的经验摸索着来做手术。”这时你会有什么感觉?肯定想赶紧逃命要紧吧。
所以说,家庭教育需要学习,首先是因为教育孩子的差别是很大的,有的家长把孩子送进北大、清华,有的家长却把孩子送进了监狱。其次是因为家庭教育不能搞实验,学校搞实验,失败一个孩子只是千分之几,而家里搞实验,失败一个孩子就是百分之百。人的成长不能重来,不能搞实验,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万一失败,代价太大了。第三是因为家庭教育不能摸着石头过河,把孩子“摸”大了,成了小流氓,后悔也晚了,盲目地教育是十分危险的。因此家长必须树立学习意识,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
二、家庭教育理念畸形
另一个造成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家长过度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比如习惯、技能、思想、心态等等。当然,现行的应试教育的模式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我们不能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成是孩子的全部,用学习成绩去衡量孩子。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在同样的教育体制下,有的孩子不光是学习成绩好,同样是人格健全,积极乐观,有思想,而有的孩子却不是呢?这难道和不同的家庭教育有关系吗?

比如,现在小学考试已经不再使用分数来表现一个孩子的成绩,而是按照等级,只要你在这个范围之内,你就是A或者B了,但是往往会有很多家长打电话来咨询,“我的孩子到底得了多少分?扣了多少分?需不需要上补习班?”这样的情况我相信绝大部分老师都碰到过。然而,经调查,很多孩子在家都必须父母陪着写作业、帮着整理书包、甚至有的孩子还需要父母帮忙穿衣服。我清晰地记得,一年级上学期,有几个小孩下课之后过来跟我说“老师,我的鞋带开了,我不会系。”6岁了,这样基本的自理能力没有,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一下“我们的家庭教育怎么了?”而相比之下,德国六岁的孩子都具备了自己独立生存的能力,可以自己做简单的饭菜、知道如何报警自救了。

这可以说使我们教育制度的悲哀,但从另一个方面不是反映了我们部分家长家庭教育理念的畸形么?
三、家庭教育中父母以身作则不足
由于家长的素质良莠不齐,有些家长心里想的是孩子的学习,眼里盯着的也是孩子的学习,可自己言谈举止带给孩子的却都是些负面的东西。不懂得孩子的成长做人、心理健康比学习更重要,不懂得甚至不愿意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教育管理,或是出于对孩子的溺爱或是由于对老师的不信任。有些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在家不让孩子看电视,孩子回家之后就让他回到自己的小屋里写作业、看书。即使作业做完了,也是匆匆的吃过饭然后让孩子会自己的屋里玩,自己却堂而皇之的坐在那里看起了电视,并冠冕堂皇的声称自己累了一天回家要好好换换脑子,休息休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行为孩子做事情双重标准埋下了祸根。
当然,也有些家长做的很好,我有一位朋友由于平时工作挺忙与孩子相互交流并不很多,但只要孩子看到,她一定是在看书、写作。父母有多少工夫在家读书,家中有多少书,培养出的孩子境界是不一样的。父母的成长和孩子的成长一样,是没有止境的过程。父母的不断进步、不断学习,对孩子的影响是无形而深刻的。身教远大于言教。
总之,家庭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更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尽管学校的功能就是专门培养人,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及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但是任何教育形式都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也不例外,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家庭教育则可以弥补学校教育中的某些缺陷,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家庭教育是真情的回归和文化的守望与传承,所有的父母都是一个文化的载体,不同家庭文化培养出来的孩子的气质都是有差异的。家长自身对教育素质的修养和提升,仅仅是实现家庭教育功能的开始。家庭教育也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事情,我们希望家庭、学校、社会有效的结合起来,为我们的孩子创造一个更适合他们成长的空间,让他们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