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课题
教育课题

教育课题

根植理性哲学思维 驱散灰暗心理阴霾 -------浅谈中学生自杀极端心理倾向的矫正
发布时间:2024-08-23 11:05

近来,各地频有学生自杀悲剧见诸网页报端,一朵朵鲜活生命之花的不幸凋谢,不仅对家庭社会造成了经久不癒的伤痛,更在正辛勤跋涉的莘莘学子心灵深处投下了一层灰暗厚重的阴霾。如何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重演?感喟唏嘘之余不能不令人深思。

  行为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行为都是在一定思想意识的支配下发生的。据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研究所最新发布的一项全国性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中有20.4%曾考虑过自杀,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超过2.9%的学生曾采取自杀措施。而一项来自深圳的调查表明:有近5成(42%)的学生有过自杀考虑,7%的有自杀计划,近2%的学生曾采取自杀措施等。由此可见,中学生自杀心理倾向不仅仅是偶然的个案,已上升为亟待解决的严重社会问题。而综观近年不同个案所呈现的自杀缘由,如:学业压力大、人际关系危机、个性偏激冲动、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个人情感纠葛、自尊心脆弱、家庭温暖缺失、自卑厌世、愧疚自责等不一而足,追根求源:不能理性地看待自己、社会和人生积久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则是引发学生自杀悲剧的主要原因。

  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重视将唯物辩证的哲学思维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头脑,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可以理性地看待自身、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及时化解其可能产生的心理沉屙,应是最大限度减少此类悲剧再次上演极为有效的措施。

  确立唯物辩证的世界观,珍视生命现象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其存在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只是客观物质世界中一个微小的生命个体。而绚丽多彩的意识之花,无论多么美妙神奇也只不过是客观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教师必须通过大量科学详实的有力素材,让学生确信:世界从宏观到微观、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乃至人的意识本身,其本原都是物质的。一切神话童话、宗教迷信、民间故事以及影视文艺作品等中所反映诸如:神仙鬼怪、天堂地狱、往生来世、投胎托梦及灵丹仙草起死回生等都是子虚乌有的。一切期望超脱红尘遁入五行之外极乐世界的念头是极其荒诞愚昧的,使学生自觉接受“崇尚科学、反对愚昧”的理念。

  生命是一种奇迹!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极其宝贵的!教师必须浓墨重彩地向学生渲示:一个人从生命的孕育到幸运的“呱呱”落地而至长大成人,不仅需要许多难得的机遇和条件,而且还需要克服无数的困扰波折,需要得到了来自家庭社会无尽的呵护。要使学生由衷地领悟“珍爱生命,善待人生”的道理;知道一切毫无安全意识莽撞冲动或者动辄寻求所谓一了百了的解脱是非常自私不负责任的。教师还须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坦言相告:在现今科技条件下,诸如死而复活、穿越时空、改头换面、克隆再生等尚不能实现。仅凭一知半解就信以为真或因一时的困扰盲目冲动的尝试,其行为是愚蠢的后果是可悲的!

  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生是何其的幸运和美好!每一个人都有一份自身独有的存在价值!尽管每一个人的存在状态都不是毫无缺憾的完美,正是这种与众不同才拥有了自己独有的精彩,才使世界如此的异彩纷呈!要求学生学会从容的“悦纳自我,笑对人生”。

  审视自身在不同联系体中的角色意义,增强凝重的人生责任感。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每一种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网上的有机部分和重要环节。

  社会也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体。在这个联系体中,每个人都“扮演”着特定甚至是至关重要的角色。在一定意义上说,正因为一个人的健康存在才使某种联系体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相反,因为一个人的缺失也会使这种状态陷入无序混乱。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一个鲜活生命的存在对自身所处的不同联系体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同时,要求学生以自身为参照逆向假想可能产生的种种不良后果,深刻体会“一个人的生命,不仅仅属于我们个人”这一人生箴言的沉重。

  一个人承蒙大自然的恩宠降生人世,在其成长历程中自觉不自觉的接受了社会来自各方面的惠泽。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延续需要我们的先辈为我们无私地付出,哪我们该拿什么奉献给养育我们的先辈告慰我们的后辈呢?

  ——“一个真正有责任感的人,无权单方面自私的决定自己生命的去留!”重视生命安全,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正视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失败,培育乐观自信百折不挠的健康心态。

  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长期曲折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一方面要始终坚信社会是向前发展的,明天一定会比今天更美好!每一个人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并为之矢志不渝的奋斗,一定会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同时,也必须谆谆告诫学生:做事情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遭遇困难挫折在所难免。要有随时应对可能不断呈现的各种挑战的充分思想准备。特别是遭受重大挫折失败时,要始终坚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古训,要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克难进取并最终取得胜利的信心和勇气。

  植入矛盾观念,理性看待自身、社会和人生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即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根本不存在的。

  古人云 :“人生不如意者十七八”。人生之路成败利钝风雨彩虹交错混杂,一个又一个不期而至的困难,将会像附骨入髓的病魔般时刻拷问着我们的神经,挑战我们生命的韧性。而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遭遇问题寻求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才使我们真正体味到人生的深刻意义。而惧怕矛盾刻意回避矛盾,稍稍碰壁即梦想寻求一处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的想法不仅是幼稚可笑的,更是对自己和社会不负责任懦弱自私的表现。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人,本身也是一个矛盾体,其优点缺点并存是客观不争的事实。因此,无论对自己还是他人,都必须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上理性的加以评判。片面地夸大自己的优势,将无节制的滋长自己的骄傲自满情绪导致自我麻醉裹足不前;片面放大自己的缺点,则会使自己陷入极端自卑的泥沼不能自拔,甚至萌生极端病态心理。理性的态度是:既敏锐的看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同时也不回避自己的不足,尽管有时承认现实是残酷的。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及时调整,力求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或者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看待他人,也需要全面客观。盲目推崇他人优点,会导致自卑自闭;刻意挑剔苛责,不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合作,造成自己和他人的身心伤害甚至可能诱发恶性人事危机。应在把握主流求同存异原则的基础上,充分推动个人的长足发展。同理,对社会状态的观察,不仅需要有对社会问题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独立的思辨能力,更需要看到社会积极阳光的正面,始终坚信社会的良性发展趋向,走出狭隘偏执的迷谷。

事物无时无刻不是变化发展的,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基于这一点,当我们面临重大挫败时,必须要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败是成功之母”、“好事多磨”等来诠释困扰,更要以优秀人物为榜样,做积极的心理调节,始终保持“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的健康心态和旺盛的斗争意识。

  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努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尊重规律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无情惩罚。而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可利用规律促进社会和个人的长足发展。

  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是不容藐视的。社会领域中一些既成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规则须知、公共道德等,尽管其自身可能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方面,但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是一个社会稳定的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大多数人意志的体现,在一定范围和时段内仍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和严肃的权威性,如:考试制度、政治制度、法律法规等。尽管我们对一些规则可能存有异议,但在规则尚没有变更的前提下,较为理性的姿态是:认清社会发展趋势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充分利用规则搭建的平台积极寻求适当的发展机遇,为个人良好发展创造最优化环境。相反,如果一味逆反,持偏执对抗态度必将受到规则的严惩,如:违法乱纪;若消极逃避,则可能自我放弃发展的机会,如:弃考等。

  感悟生命意义,书写人生精彩华章

  “天生我材必有用”、“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作为一个特殊的生命个体,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每个人都有展示个人价值并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人的价值正是在对社会承担责任创造价值中实现的。这也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与动物的显著区别。明白这一点,我们每个人都理应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竭力为社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奉献。

  怎样才能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呢?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呢?

  增强社会责任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毛泽东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身体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物质载体,生命机体的消亡则创造价值的活动随之宣告中断,而一个不健康的生命机体其创造价值的能力和时效也会大打折扣。

  ——重视生命安全,培养健全人格。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首要前提!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人生价值

  一切价值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才能体现出来。劳动的过程是艰苦的,劳动的结果却是幸福的。任何不劳而获的思想都是不道德不负责任的,任何鄙视劳动逃避劳动都是对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的否定,因而终究会碌碌无为的终了一生。

  ——劳动是光荣的是幸福的!劳动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价值

  个人和社会是统一的,社会的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才能实现。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所以,每个人都必须走出小小的自我,时刻保持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人为善的思考问题学会真诚地与人和谐相处,在融洽的社会环境中充分展示个人能力回馈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4、合理定位社会角色,科学规划人生蓝图

  限于各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制约,人与人之间在个人天赋、主观态度、能力水平、发展机遇等各方面均存在着不容置疑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对自己的真实状况做出全面客观理性的评估,合理定位自己的社会角色,并做出切合可行的实现规划。在实践过程中,若遭遇挫折失败须深入反思:属主观努力不够,应积极调整自我状态,力求提升改观;若属客观难以克服的问题,不妨换个角度想问题,在坦诚接受自身不足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寻求另一种新的尝试,也许会有一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惊喜。如果不顾个人的实际状况好高骛远一味莽撞行事,当处处碰壁时,必将陷入极度的悲观绝望转入自怨自艾偏执激愤的境地。

  5、在自我磨砺中走向成功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全面提升人的素质不仅需要人有坚定的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需要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乐观自信心态,更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敢于实践勇于创新,不畏挫折失败,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精神。

  人的生命是极其宝贵的,拥有健康是极其幸福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生的价值是永恒的!人生道路尽管密布荆棘迷雾,人生年华酸甜苦辣五味杂陈,但只要我们努力将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维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头脑,教会学生理性地看待事物和自身,就一定可以帮助学生驱散困扰纠结在内心深处灰暗的阴霾,促使其树立牢固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乐观自信积极进取,铸就无愧时代的人生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