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24-08-23 10:33
一、课程来源
1.教材版本:部编人教版(2017年审定)
2.内容来源: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历史(下册)
3.单元主题: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本课主题: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5.适合对象:八年级学生
6.课标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地位
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单元共五课,分三个部分“伟大的历史转
折”“对外开放的窗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结构上看,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是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篇之课,上承第二单元“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是党在探索中出现失误和挫折后的伟大转折,下启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
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新时期。因此,本单元内容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也是整册教材的重点。
(二)本课内容分析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包括三大板块:“徘徊中前进”“伟大的历史转折”“民
主法制的推进”主要讲述以1978年十一届全会的召开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是旧革命的总结、新革命的曙光;是旧思想的发展、新思想的开始;伟
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是以这
次会议为起点开辟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会议前后逐渐形成
和发展起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标志,是党在纠正思想上的“左的错误”后开始
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转折。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学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从年龄特征
和认知水平来看,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活跃期,个性比较突出,喜欢彰显自我,所以应把课
堂交给学生。但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存在差异性,对很多问题的分析和理解
还不到位,这就需要老师结合他们能力水平不同的特点,给与适合他们接受能力的教育,让他们
知学、好学,乐学。
四、整体思路: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是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了解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传
承人类文明、提高人文素养的课程,具有鉴故知今、认识历史规律、培养家国情怀、拓宽国际
视野的作用,在今天习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前提下,在国家大力提倡
“双减”及五项管理的要求下,作为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发挥课程的育
人作用,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努力。因此,本节课我将围绕课标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培
养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尊重学生差异性、注重与道德与法治、语文、地理、艺术等学科的跨学
科知识的融合,在注重理解和应用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性、探究性、创新性,面向全体学生,
使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
特长,为其适应未来打好基础。
五、主体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
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指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通过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立德
树人的根本任务。所以,我将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设定为:
1.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本节课我通过同桌讨
论、分组讨论、师生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以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为指导,透过事物的表象认
识事物的本质,通过讨论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培养学生一分为二辩证的看待和分析历史问题和现象的能力。
2.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事实进行辨析,并用运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
和方法。本节课我通过设计展示史料,让学生通过研读史料,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归
纳、整理、概括,将史料阅读与解决问题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
能力。
3. 家国情怀:
通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遵义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人
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厚植爱国情感,培养 “家
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而坚定学生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
道路自信、文化自信。
4.共通素养
通过让学生分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特点,对中国人民最根本的影响,让学生结合
道德与法治、语文、地理等学科的跨学科知识的融合,涵养“家国情怀”形成共通素养,增进
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
的必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和国
际环境严峻复杂的形势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争作实现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努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的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方面:相关图片、相关史料、PPT?课件。
学生方面: 1.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资料。
教学方法:
史料分析法、比较迁移法、问题探究法、讲解法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歌曲《春天的故事》
(二)讲授新课:
目标探究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教师讲述:“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的危害
2.展示:史料一、二
引导学生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
3.展示史料:史料一、二、三
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并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出的伟大决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