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引领
课题引领

课题引领

基于心理资本视角的大学生学习倦怠对策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4-08-23 10:26
摘要:当前我国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严重,本文分析了影响学习倦怠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并从心理资本的角度探讨缓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倦怠;心理资本
当前大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已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有研究显示,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倦怠现象严重。大学生学习倦怠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除了来自外界的因素,大学生自身的很多方面也会影响学习倦怠。本文从大学生的心理资本角度出发,探讨如何缓解学习倦怠。
一、理论综述
心理资本是Luthans将积极心理学的思想运用到组织行为学中,认为心理资本是人的积极心理状态,包括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坚韧性四个维度。Avey等人(2006)提出心理资本包括希望、乐观、复原力、自我效能感四个维度。国外的很多实证研究验证了心理资本与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等正相关。国内学者对心理资本的研究侧重心理资本量表的开发和实证研究。仲理峰(2007)对198名领导和员工的实证研究证实了员工心理资本对工作绩效、组织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具有积极影响作用。宋洪峰等人(2012)编制了大学生心理资本量表,提取自信、希望、坚韧性及乐观四个维度,且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倦怠一词最早出现在一篇研究青少年犯罪干预的办公室见习生论文中。随后,Freudenber(1974)正式将倦怠定义为“当个体的工作不被他人或组织所认同且不予相应回报时,个体产生的慢性疲乏、抑郁和挫折感。”Schaufeli(2002)提出学习倦怠并将其定义为由于过度的学习需求而使学生产生情绪耗竭、疏离学业、成就感低落并编制了学习倦怠量表。连榕等人(2005)认为大学生学习倦怠包括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三个维度并编制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
付立菲、张阔(2010)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对学习倦怠有重要影响,应发挥自身积极心理资本优势,避免学习倦怠心理与行为。宋洪峰、段樱珊(2014)的研究发现,心理资本、积极情绪均与学业倦怠显著负相关,积极情绪起部分中介作用。
因此,心理资本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取向,对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将心理资本引入高等教育将成为未来的研究趋势。
二、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
(一)内在环境
1.应对方式。Lewis(1992)认为,不成熟的应对方式会导致学习倦怠的发生。郭彩琴(2015)研究发现大学生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2.人格特征。姜珊(2012)研究发现,大五人格的五个因子(神经质、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严谨性)均能显著预测学习倦怠。Garden认为具有特定人格特征的个体更倾向于出现高倦怠。李涛(2015)研究人格维度对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具有预测作用。
3.专业承诺。很多学者研究发现,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显著负相关。同时,专业承诺也通过时间管理倾向、学习适应、自我效能感等中介因素影响学习倦怠。
4.自我效能感。有学者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学习倦怠。同时,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在自我认同、父母教养方式、学习动机等因素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中起到不同程度的中介作用。
(二)外在环境
1.社会支持。有研究证明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同时,社会支持能通过一些因素的中介效应作用于学习倦怠。庞智辉(2010)研究发现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和学习倦怠的关系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
2.学习压力。在校期间学业负担过重是产生学习倦怠的重要原因。研究证明学习压力能够正向预测学习倦怠。同时,学习压力可以通过心理素质、控制感、应对方式等中介因素影响学习倦怠。
三、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对策研究
通过对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本文发现影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很多方面来自学生自身,并且学生的心理素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从心理资本的角度出发,探讨缓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对策。
1.开展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干预
研究证实,心理资本对学习倦怠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可以缓解学习倦怠现象。Luthans提出的心理资本干预模型能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绩效水平。因此,学校可以开展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调查并进行干预。首先,学校应对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开展全面的调查并分析;其次,建立大学生心理资本干预机制,心理资本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对于心理资本水平偏低的学生群体可以进一步开展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心理资本水平低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心理资本水平。
2.加强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开发
心理资本包括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坚韧性四个维度,学校可以从这四个维度对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做进一步的开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鼓励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比赛可以提升并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学生正确的引导,耐心的说服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希望、乐观水平;适当的增加学习压力,给学生安排一些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可以培养学生的坚韧性。
四、结论
学习倦怠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会影响到自身的身心健康,对大学生的成长和踏入社会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从干预和开发大学生心理资本的角度出发,通过心理素质的提升,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缓解并克服学习倦怠,从而投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中,提升自己的学业水平。
 
 
参考文献:
[1] Luthans F,Luthans K W, and Luthans B C.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Beyond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 Business Horizons,2004,47:45-50
[2]庞智辉,游志麒,周宗奎,等.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5):654-656
[3]付立菲,张阔.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学习倦怠状况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1):1356-1359
[4]宋洪峰,段樱珊.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学业倦怠影响的统计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4,8: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