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

影视作品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4-08-23 10:20
[摘  要]  随着汉语国际地位的提高,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热情也与日俱增,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壮大。然而到目前为止,对外语语教学模式仍然局限于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枯燥的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无法引起留学生或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热情,教学效果也受到影响。视听法是现代新兴起的一种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把影视作品应用到汉语教学的课堂上的教学方法。通过影视作品的应用,教师可以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影视作品;汉语推广;对外汉语教学;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tus of Chinese, the enthusiasm of foreigners to learn Chinese is also increasing day by da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aching as a foreign language is also growing. However, up to now,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ode is still limited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he boring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cannot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foreign students or foreigners to learn Chinese, thus affecting the teaching effect. Audiovisual method is a new teaching method that utilizes modern media technology to apply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to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teachers can create a relaxed and active classroom atmosphere, enrich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Chinese promotio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现阶段,中国各高校在英语教学中广泛开设影视视听说课程,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能力。而将影视资源运用与口语教学的模式也还处于一个初步尝试阶段。影视作品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国内的实践应用研究还比较少,而且没有深入讨论具体的应用方法以及具体教案等。所以说,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合理的使用中文影视作品还有待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一、影视作品应用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二语习得理论
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包括习得-学得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情感过滤假说、自然顺序假说。克拉申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对信息的理解十分重要,只有对教学材料中的信息理解后才能真正实现习得。因此,克拉申提出了著名的i+1公式,习得者现有的语言水平用“i”来表示,高于习得者现有语言水平的材料则由“1”来表示,“i+1”就是学习者习得后下一阶段的水平。输入假说启发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选择略微高于学生现有水平的影视作品。

(二)跨文化交际理论
跨文化交际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有交际困难。我国的影视作品描述了中国的生活场景,表现了中国人的行为习惯,蕴含了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且台词大都是日常口语。借助影视作品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种非语言交际的文化,使学生在观赏过程中学习口语知识、了解中国文化、适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心理学理论
第二语言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重现四个基本环节。这些环节体现了信息的输入、储存和输出的过程。Rubin(1991)通过对有视觉材料辅助和没有视觉材料辅助的两组学生进行试验,实验结果显示在视觉辅助促进华语理解方面,通过视觉辅助的学生要比没有视觉辅助的学生,在听力中进步的更快。

(四)第二语言教学理论
视听法强调在一定的情景听觉、感知与视觉感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视听法最大的特点是广泛使用现代科技技术手段,把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结合起来,对眼睛、耳朵等多种感官进行刺激,使语言与形象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加快习得的进程并有助于记忆。

二、影视作品在对外汉语推广和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减少教学的枯燥感
克拉申在情感过滤假说中说道:学习者在习得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语言吸收障碍,阻碍语言的输入,从而影响语言的输出。这种情感的过滤受到语言学习者动机、焦虑和学习者自身自信程度的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越大,他们对某种事物的感兴趣程度就越强,情感过滤也就越来越小,语言输入也相对容易,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输出也就能更多。影视资料可以活跃课堂氛围,降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过滤的障碍,使学生心情轻松,加大输入。

(二)为学习者提供语境,帮助学习者练习口语
克拉申提出了“学习”和“习得”这两种获取语言的途径。“学习”,指学习者有意识的练习掌握目的语言的一种方法。“习得”则指的是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受到大量目的语刺激而掌握语言的一种方法。克拉申认为习得才是对语言的真正感知,人们只有通过在真实语境中的练习,才能促进第二语言的发展。情景教学法就是依靠这一假说提出来的。影视材料可创造出真实的情景,帮助他们将所学习到的语言应用到具体的生活交际中。

(三)丰富教学手段,帮助学习者加深记忆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中指出,感官是获取知识的媒介,学习者要充分利用视觉、味觉、听觉、嗅觉和触觉进行学习。他还认为,一个正常人在获取感知的五种感官中,视觉占的最大为 81%,听觉占 11%,可见视觉和听觉占很大的比例,所以与之相对应的视听法相应而生。运用影视资料进行教学弥补了听说法脱离语境的缺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五种感官结合,帮助学习者在特定的情景中理解和记忆。

(四)帮助学习者了解文化知识
学习一门语言,不仅仅是在学习这门语言本身,同时我们也在学习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影视材料中可以展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交际方式,可以反映他们的发展状况。影视作品形式新颖,生动有趣,可以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使他们产生对这种文化的共鸣,从而得到文化的熏陶。

三、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影视作品的选择规范

(一)符合学生兴趣、语言与认识发展水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做影视作品的选择时,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尽量选择语言风格活泼轻松,趣味性较强的影片。其次,要针对不同学生的语言和认知发展水平来确定影片的难易程度。在影片选取过程中可以参照学生的 HSK 水平,合理根据克拉申的“i+1”理论,在学生已有的汉语水平基础上,选取稍高出一个等级的影视资源,让学生处在“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状态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汉语学习热情。

(二)结合教材与教学目标
我们利用影视作品作为媒介进行多媒体口语教学,其真正的目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完成教学目标。若选择的影视作品不能够合理的结合教材运用于口语教学当中,造成学生上课只是在看电影、电视剧,毫无目的的现象,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练习口语的宝贵机会,而且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无法完成。因此,合适的影视作品应符合教材中的口语练习话题,尽量与教学目标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