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课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但是,长期以来,语文课在技工学校教育中不被重视,大部分学生语文基础和兴趣全无,本文从教学实际中出发,结合学情、专业特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如何让技校语文课精彩起来发表一点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技校语文 教学实际 教学方法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珠海市技师学院时曾说:“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可见技校的学生是一种国家形式发展下的重要的技术劳动力,直接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发展。所谓一流的技工,一定是有素质的技工,而这种素质正是需要从文化修养方面加强,实际上,技校生的整体素质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还有一段距离,语文课所特有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担负着巨大任务,作为语文老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让语文课精彩起来,进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性,在此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让语文课精彩起来,了解学情是第一步
技工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中有很多是初中毕业,有一些甚至初中没毕业,以往成绩较差,过去十几年,可以说是活在文化课差的阴影和自卑中。
思想动态方面:中级技工的学生正处在15岁到17岁之间,正是青春年少,容易冲动的年龄,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或一句话而被激怒。他们中有一部分是留守儿童或者是单亲家庭,与父母关系疏远,导致他们的思想更加叛逆。
专业区分方面:不同专业的学生个性区别很大,有的班级比较活跃,有的班级很讨厌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如酒店管理班的学生女生较多,她们爱打扮,喜交流,很愿意在公开场合发表自己的见解,性格外向的居多。再如汽修班的学生,都是清一色的男生,他们学习习惯不好、行为叛逆,性格粗犷,不愿意听从指挥,个性鲜明。
技校学生总体反映出的特点是:学商不足,听课注意力差;目标不明确,学习没有动力;训练作业不主动;手机不离手,习惯不良;一小部分学生积极主动的愿意探究问题,跟上学习的节拍。
以上特征可以让语文老师根据这些有针对性的去设计教学,充分利用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不断的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的情境,发挥教书育人的独特作用,告知他们语文学习重要性的同时不断的鼓励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多给他们展示的平台,让他们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
二、让语文课精彩起来,凸显专业特点很重要
笔者在技工学校讲授语文时,刚开始采取的是同样的方式对待不同专业的学生,后来发现很难提高学生的兴趣,甚至会出现课堂上玩手机、睡觉等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探索,笔者改变了教学策略,注重把语文知识和所学专业相结合,强调实用性。
例如在教广告专业的学生时,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多去广告设计公司等地方上班和他们的绘画功底,因此,笔者在上课时并没有单纯给他们讲解单纯的语文知识,而是将教材内容从审美的角度美景化,特别是一些很优美但是学生兴趣不高的散文,如丰子恺的《杨柳》,笔者会把内容中提到的杨柳的各种美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对于杨柳的美会用怎么样的笔触和色彩去画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思考画出杨柳的风姿,并阐述作品的内涵,学生在讨论和阐述中,一定会有思想火花的碰撞,在这种交流中,学生既能体会到文章的语言美,又能感到自己画面的意境美,这样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也得到很好的体现。
笔者在教酒店管理班的语文课时,考虑到大部分学生要去酒店工作,他们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平时上课时笔者会在课前组织学生进行3分钟演说,演说主题一班是课后布置的,有时候是诗歌朗读等形式,由于学生大多来自广东潮汕地区,普通话很不标准,所以在课堂上会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鼓励她们用一段话发表自己的见解,经过这些不同形式的语文活动,学生的普通话变标准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
技校学生大多忽视基础课的学习,作为语文老师要以专业课为突破口,巧妙的把语文学习同学生所学专业结合起来,与专业结合主要是能够了解专业培养规划、能力目标、企业人才规格需求等;与专业教师交朋友、与学习专业的学生交朋友;了解专业教学(课堂、现场、实训),了解专业学习,了解专业知识,了解专业训练,催生学生的兴奋点,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让语文课精彩起来,教学方法需创新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重结果,轻过程,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兴趣不大,老师认为自己付出了很多,可是实际上学生收获不大,教学效果差,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很好的发挥,语文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依照教学目标,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真正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传统的教学设计的思路是按照“复习提问-新课导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来进行,笔者认为应该打破传统,更新理念,笔者的具体创新是从以下几个方面:
创新“导入”,传统的提问干巴巴的,学生不感兴趣,结合技校生的特点,笔者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导入,如在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在课前会挑选代表,做盲人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盲人的痛苦,进而引出海伦的伟大,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创设情境也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比如播放视频,图片等,在讲《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时,笔者会播放一段反面视频如复旦大学投毒案等,让学生讨论学位与人格的关系,用反面事例突出人格的重要。笔者在课堂上会用到多种导入方法,如演示法,事例讲解法,视频等,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启发求知欲望。
创新“教学方法”,一堂好课老师不能一讲到底,要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勇敢的探究问题,展示成果等。语文老师要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结合现代科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等,笔者给华为定向班上应用文《商品说明书》时(一次课80分钟),结合班级学生爱动手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课前给班级分成四组,要求每个小组制作出小产品。课堂上先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阅读一篇有错误的商品说明书,找出其中的错误,通过纠错练习,学生和老师一起归纳说明书的写作格式和要求,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接着利用任务法,让每个小组用25分钟根据商品说明书的写作格式和要求撰写一份说明书,每组成员共同协作,小组完成说明书后将作品展示出来,每个小组在讨论后派代表为其他组的作品做评价,这种任务驱动法改变了“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如在给中技班上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一碗清汤荞麦面》时,在初步品析文章后,笔者会让学生扮演文章中不同的角色,鼓励他们在班级中展示不同角色的语言和表情,这种角色扮演法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涵的认识,又能培养学生展示自我、口头表达能力。